我好想怀孕之二-不孕症的心理调适

首页 臻生百科 适合人群 我好想怀孕之二-不孕症的心理调适

Accompanies you

陪你走过

 不孕症的心理调适


  许多人以为,结婚、生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,即使晚生或有生育的问题,有了科技,一切也会迎刃而解。直到求子若渴,却苦不成功,才发现「为什么我会不孕?」

  接下来可能就是面对一连串的治疗、耗钱、耗时、耗体力。坊间各种介绍不孕治疗的书籍与媒体报导,大多是治疗成功的例子。但更多数饱尝生理痛楚与希望落空的夫妇却隐藏在各角落中,不为人知。生理负荷大外,还要承担没有孩子的遗憾,甚至要应付来自配偶、公婆、朋友、同事……各种人际关系的关爱压力。有人坦然接受,有人却陷在期待与落空、期待与落空,不停地循环当中。

  在中、西医治疗未果后,部分不孕夫妻会转而寻求民俗方法,冲煞制煞、阳宅风水、祖先牌位安置有误、因缘果报….等。

  一旦获知受孕时,感到非常兴奋,随即又陷入另一个困境,对胚胎的存在缺乏真实感,对胚胎是否正常和持续成长发育缺乏信心。

  周遭的人对不孕的反应,反映社会是鼓励有小孩的价值观,更加深不孕的心理严重性。社会、文化与个人因素交织,都让「没小孩」变成一件难以向外人启齿的事。因此有人称不孕族群是「看不见的弱势族群。」

  由于法规限制有婚姻关系的夫妻,才能接受人工生殖技术,因此本篇未将因有不孕问题而放弃或无法结婚的女士或男士,其心理困

扰和适应纳入讨论。


一、面对不孕


有没有小孩,关卿啥事?为何鸡婆热心的人那么多?

  不孕的夫妻,会害怕或逃避同年龄朋友的社交场合,或逢年过节阖家团圆的日子,因为当大家都在谈论小孩话题,或是眼见亲友的小孩在厅堂嬉闹,孤立感油然而生,更害怕看到亲友过度关爱、同情的眼神,以及古道热肠介绍各种不孕治疗信息。夫妻躲着躲着,不小心又被问了,可能就会佯装洒脱地以养小狗、小猫就好,或是还没有计划生小孩等说词带过。

  「好像今天社会可以用一个还蛮健康的态度去看一个离婚的女人,可是对一个不孕的女人的话,那种感觉 -- 不晓得是因为自己比较敏感或 -- 造成自己一种很深的自卑。」

  在国外,因不孕或选择不育的的人愈来愈多,这波无子女的浪潮,发起「挑战无子的污名」的社会运动,破除社会文化对无子女夫妻的误解或不谅解,类似处境的伴侣聚集发声,形成支持力量,迎击挑战社会迷思,走出不断逃避社会眼光的处境。要不要生育,应自己决定,不要受制于他人的看法或关心。

我好像因为不孕而变得怪怪的?

  不孕的夫妻,特别是女性,容易发生「象征意义的失落」的情形(感觉自己好像失去天生的能力,不是完整的女人,或是男性雄风不再),情绪的改变(悲伤、忧郁、嫉妒、罪恶感、愤怒等),性生活改变

(不孕治疗期间性活动要按照指定时间进行),夫妻可能会互相责备对方应该为不孕负责而使婚姻关系亮起红灯,社交隔离(害怕亲友知道自己在接受不孕治疗,减少社交而失去朋友)。

  以上这些都是常见的心理压力反应,当你/妳觉得这些反应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,或是无法控制时,可考虑求助于精神医疗或心理商服务。

Accompanies you

1

陪你走过

 

不孕症的心理调适3


丈夫不愿意谈?


  男性有时比女性要花更多时间接受和面对。

  面对不孕,女性有较高的忧郁和焦虑情绪,而男性则是压抑忧郁和压抑焦虑的反应。从发现可能不孕开始,一般而言,男性比女性更不愿意谈关于不孕这件事,无论是检查或是面对家人、朋友的询问,最好逃得无影无踪。光是简单的精液检查,就令一些男性忐忑不安。

  丈夫避谈不孕,相对地,如果妻子一天到晚打听医生、偏方、庙宇,只要一有空便拖着先生到处求医拜拜,这时,丈夫很可能觉得妻子一天到晚提醒他的痛处,而妻子也会感到丈夫漠不关心。因为对孩子的期待不同,或是面对不孕的态度和处理压力方式不同,倘若双方没有充分了解与体谅,极容易引起夫妻间的冲突。

4 为何女性承担的压力更多?

  不管是夫或妻不孕,由于国内文化背景、社会期待及公婆压力等因素,因此,不孕的夫妻中,妻子承受的压力似乎都比丈夫来得大,比较容易对婚姻与性生活不满、也比丈夫更容易焦虑、自尊心也较容易受损。

  如果是女性单方面不孕,焦虑、压力自然很高。即使不孕原因出自丈夫,妻子承担的未必比丈夫少。因为每日量体温、每日抽血以预测排卵时间、服用或注射助孕药物、照超音波、等待验孕结果等等程序,仍主要由妻子承受。此外,往往还得帮丈夫向其他人隐瞒。情况更糟的是,不知内情的亲朋好友还会反过来指责是妻子「肚子不争气」。在医疗过程,原本就要承担较多角色的女性,如果还需再肩负帮丈夫隐瞒不孕的责任,无异是雪上加霜。丈夫应体谅妻子的辛劳,多多给予支持。

5 本来是不孕问题,怎么变成婚姻问题?

  有的夫妻误以为有无儿女是婚姻好坏的关键,但是小孩并不一定能解决原本的婚姻问题。夫妻之间的问题被不孕这件事转移了,以为生了小孩就没事,但其实于事无补。

  无儿女的前财政部长王建煊先生曾说过:「有无儿女不是婚姻的试金石或是安全锁,婚姻就是夫妇两个人之间的事。夫妻关系好,有小孩、没小孩,关系都还会很好。」

  在采取不孕治疗行动前,不妨先寻求婚姻谘商,厘清双方对婚姻关系、生儿育女的价值观。有时厘清了「有没有孩子并不影响婚姻的圆满」时,心情平顺,说不定就怀孕了。不孕夫妇有时需要的不一定是复杂的治疗,而是时间。


二、面对治疗


下定决心要接受不孕治疗,我们该应该有哪些心理准备?

  目前人工生殖助孕科技,包括常用到的人工授精及试管婴儿等,可以解决许多男女双方所导致的不孕问题。治疗过程中,女方可能要服用排卵药物或接受排卵针的注射,并须作超音波检查或抽血来监控卵泡的成长。排卵时将精虫注射入子宫内;或(在试管婴儿治疗时)接受麻醉及取卵手术,将卵子取出体外进行受精及胚胎植入。疗程中必须很有耐心,也要多

方配合。

  不孕治疗过程,就像长期抗战,因为不确定性高,也带来许多焦虑。面对漫长的不孕治疗过程,不同夫妻因个别差异和因应方式不同,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。医疗费用、疼痛、侵入性的治疗的可能性、身体隐私权等,都是治疗过程会面临的压力。有些接受治疗的妇女表示,输卵管摄影很痛,不孕治疗过程中一些医护人员可能给人冰冷无情的感觉,或是他人无心话语带来的伤痛,可能造成难以磨灭的负向回忆。看到月经来就想哭,是每个月都期待受孕的妇女普遍却又难以启齿的心声。

为什么丈夫对治疗不若我积极?对于结果好像也莫关紧要?

  不同的治疗阶段,对夫妻的心理层面影响也不同。初次治疗时,因对怀孕存有高度期待,会暂时缓和失落的感觉,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的忧郁反应。因治疗失败而重复治疗的女性,其忧郁程度、低自尊、罪恶感、人际关系不良的情形,会比初次治疗来得更严重。男性则相反,初次治疗时焦虑程度最高,之后逐渐缓和。研究显示,随治疗次数的增加,焦虑程度不会改变,但忧郁程度会随之益加严重,有些妇女甚至达严重忧郁症的情形,呈现出类似流产的悲伤反应。

  当男性控制其显现于外的主观情绪反应,有时可能会引起夫妻关系紧张,妻子会认为丈夫不愿与她分享情绪苦恼,也不与她同样热衷于想要有小孩,而导致夫妻双方增加疏离感和缺乏互相的支持。

  根据国外的研究发现,有部分不孕夫妻在第一次接受不孕诊断后的头一两个月,会出现明显的失眠、焦虑等方面的症状,妻子又比丈夫严重。第一年这些症状反应程度中等,第二年会回复正常,第三年以后又明显增加。而婚姻满意度和性生活调适性,前两年维持稳定,第三年则容易出现危机。

  在治疗前,夫妻双方预先知道这些男女的情绪差异和发展阶段,将能促使夫妻间做好心理准备和互相体谅。

3 很心疼太太在治疗时承受的辛苦,让我感到自己很无能?

  令人感到无奈的是,无论不孕原因是男方或是女方,仍须由女性历经如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之繁复过程,同时并承担不孕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健康风险。

  对不孕妇女而言,有丈夫或不孕治疗经验者陪同就医,能感受到较多的心理支持,且婚姻满意度亦较高。情绪性支持最能有效预测婚姻满意度。台湾的研究显示,不孕妻子较少从丈夫处获得关怀,不孕丈夫则从妻子处获得较多关怀。倘若夫妻间能互相关怀、体贴与信任,则可缓解彼此的心理压力和失落感。

4 为何别人能成功,我们却失败?

  「检查结果显示我们都很健康,为何试了多次治疗仍是无法如愿?」

  「检查结果竟是原因不明,不是说医学科技很进步吗?」好不容易整理好低落的心情,接受不孕的事实,决定寻求不孕治疗。而

10媒体不时报导世界各地的名人、明星,过了40岁还生下小孩(其中不乏借卵生子的例子),使得接受不孕治疗的夫妻,往往对结果抱持高度期待。一次治疗比一次治疗期待高,若不成功,一次也比一次失望。为了求子,都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及金钱,有的妻子甚至辞掉工作,专注于准备生育这件事,生活变成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生孩子,依据国民健康局人工生殖数据库显示94年治疗周期活产率平均为27.8% ,人工生殖技术有时可能需反覆做好几次,疗程也比较复杂,一试再试都不成的情况也不罕见。

  治疗历程倍感艰辛,付出的心力未能获得相对的受孕代价,难免感到不公平。有些甚至对于失败的经验耿耿于怀,怀疑是否自己在生活上或治疗过程中的疏失影响治疗结果,因而自我责备或产生罪恶感。对仍持续处于不孕状态感到不知所措与无奈。

  既然努力试过医疗方法后仍无效,就坦然接受这样的安排,重新思索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为何。

  「有小孩很好,没有小孩也很好,在我心中最重要的是婚姻和妻子的生命。」一位走出不孕治疗的丈夫经历了几次治疗失败也可让自己休息、沈淀一段时间。特别是走到必须靠捐精、捐卵带来希望的夫妇,更是需要时间冷静思考。继续治疗、领养甚至是放弃治疗都是可做的选择。

去哪里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团体的协助?

  可与治疗院所的咨询员,或负责治疗的医师恳谈,也可经由妇产科医师转介,或自行至医疗机构与精神科或心理谘商恳谈。有些病友也会热心地提供个人经验,可以互相参考,网站上也有资料可以参考,但国内网站许多并无专业人员辅导或管理,也有以讹传讹的现象,应小心判断。


陪你走过

 

不孕症的心理调适

 


 
318    2024-01-14 14:21:33    我好想怀孕